民国时期的留学生
作者:73uu.com 日期:2016-3-11 来源:www.73uu.com/
季羡林回国后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而任西语系系主任的是冯至。冯至1935年以一篇有关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的论文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他,是我国德国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在这里还一定要提一提另两位北大的留德大学问家:美学家宗白华和法学家芮沐。宗白华1920年至1925年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他在德国开始研究西方文化,但没有因此否定、藐视中国文化,反而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更加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光彩。他在他的《美学散步》中,从事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芮沐1935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奠基人。
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也是一位留德学人,他曾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同济大学老校长、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曾写过一篇题为《战火纷飞中的留德生活》的文章,回忆了他从1938年至1946年主要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情况。而外科泰斗裘法祖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在一家医院担任外科主任,并与一位德籍女子结婚有了家庭。抗战胜利后,克服重重困难于1946年回到中国,在培养医学人才、医学实践、科研等诸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民国期间留德的科技界人士,还有很多,大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比如:胡世华,数理逻辑学家,明斯特大学数学博士;张维,结构力学家,柏林工业大学博士,长期担任清华副校长;陆宗贤,水泥专家,获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师学位,曾任国家建材局总工程师……
最后要说的是与天津关系密切的三位留德学长。陈省身——数学家,他在南开大学上的本科,是清华硕士、德国汉堡大学博士。赵宗燠,燃料化工专家,柏林工业大学博士,曾任天津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魏寿昆,冶金学、冶金物理化学家,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他是天津人,在天津从小学上到大学,北洋大学毕业,以后当过该校的工学院院长。上世纪30年代,魏寿昆幸运地成为天津市留德公费生。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北京钢铁学院(即今北京科技大学)工作,桃李满天下。